序言
作品欣赏
艺术介绍
展览图集
视频档案
新闻报道
成交记录
联系我们
        两个多月前,经李木教委员搭桥,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当代书法名家》丛书,第一辑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专辑,每个委员一卷,既能反映每位书家个人的艺术风采,又能体现草书委员会的整体实力、整体风貌,还能彰显当代草书创作的一些境况和情势,一举多得,令人兴奋。
        草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下设的几个专业委员会之一,职责是专事草书方面的研究、创作等。共有委员二十一人(原二十二人,副主任周永健先生今年五月因病故去)。年龄最大者六十几岁,最小者三十几岁,都是活跃在当今书坛的实力派书家。
        这二十位书家,每个人都在草书上卓有建树,功力既深,格调亦高,个性风格鲜明而强烈。他们都以传统为师,在传统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并在此基础上,广涉博取,锐意开拓,大胆突破,开辟新境界。因而他们的作品无论气象还是内涵上,都很耐人寻味,颇富艺术感染力。
        海风出版社将这么多书家和他们的作品结集出版,诚是一着高棋,定会令人一饱眼福,并从中获得一些有意的启示。
        本人作为草书委员会的一员,能和诸书友一道共同参与这个盛事,深感荣幸。借本书出版之际,谨向海风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希望本书能收到欢迎,也诚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以期有更大的长进,不辜负书友和同道们的厚望。
聂成文
2008年8月8日
幻灯播放 / 停止播放
作品名:中银尊享
作品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尺寸:180x40cm
作品名:上善若水
作品名:隶属中堂 尺寸:135x55cm
作品名:行书斗方 尺寸:40x40cm
作品名:草书中堂 尺寸:135x70cm
作品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品名:送友人

丁申阳  ,1957年1月生于上海,祖籍河南濮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闵行区书法协会会长,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曾任上海青年文联副秘书长,上海青年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参展入选全国第三、第四、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千人千作展、国际临书大展、兰亭书法双年展等。曾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丁申阳书法作品展”(上海书协、上海青年文联主板),曾任“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评委,全国文代会及书代会代表。随团赴日、韩等同作文化交流,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张海书法艺术馆等收藏。入编《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全国获奖作者作品集》、《共和国书法大系》等大型书法集,全国书法报刊、杂志及地方报纸均有专题专刊介绍。上海电视台《收藏》栏目拍摄专题节目“丁申阳的书法”。亦曾策划、组织多次全国性书法邀请展。
        另外,担任多部影视剧的美术师以及题写片名,如《生死抉择》、《邓小平1928》、《走出西柏坡》等。

主要出版:《当代名家·丁申阳卷》(海风出版社)
                    《丁申阳书法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
                    《海派书画·丁申阳专辑》(中国书画出版社)

主要获奖项:
全国“文汇”书法大赛三等奖(文汇报、上海书协主办)1984年
全国“黄鹤杯”书法大赛铜奖(书法报主办)1985年
全国“黑陶杯”书法大赛一等奖(安徽淮北主办)1987年
上海“谢稚柳书法奖”提名奖(上海书协主办)1994年
“中日友好书画征集展”二等奖(上海书协主办)1995年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中国书协主办)1996年
全国第三届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中央电视台主办)1997年
上海书协会员大展二等奖(上海书协主办)2001年
书法报海选“兰亭诸子”奖(书法报主办)2007年
全国“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中国书协主办)2009年
 
幻灯播放 / 停止播放
笔从心意来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12年03月11日 星期日



 
  
  
江宏

  平时,丁申阳很少言语,但冷不丁地会冲出几句令举座震惊的话来。也许多半时间,他是在琢磨问题,在静观事物,通常决不出手,一旦出手,则剑锋指喉。以前还真纳闷:如此少言寡语的,怎么就玩弄起流转飞端式的草书?倘使猜测不错的话,那便是在作情绪的积攒,他的寡言是为了不损耗精力。他的感情通道完全交给书写。
  
  这就是丁申阳,用顺畅激越、气宇轩昂的宣泄,在纸上构筑自己的语境。他将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悟,将心里话交付毛笔,表达在纸上。
  
  以前我撰文说他的书法像画一般。现在想来,这样的比较,不太妥帖,因为画毕竟存有刻意的成分,而丁申阳的书法,是从心间泻出来的,看不出经营的意图。未知草书是否专为无心作秀、有意写心的艺术家设计的,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便成为人书合一的境界了。也许草书的巨大魅力就在于此。
  
  当然,草书以心灵领衔,作为艺术,又必须具备形式,形式是艺术的法律,是心灵表现的载体。丁申阳的草书,再狂、再放、再无拘、再不羁,也无法背着自身的艺术秩序。丁申阳的草书,是活脱脱线条的剑舞刀劈,其点又有鼓擂号吹般的震撼力,整幅作品好似两军阵战,看去凌乱,却在深度的掌控下,收放自如,井井有条。丁申阳凭着对法度的娴熟驾驭,才获得心灵的顺畅流露。因此,他在法度上下的功夫,占据了他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古往今来的草书名家名作,他都会如数家珍给你摆弄个八九不离十,他也时有草书研究的文章发表,俨然是个草书的学者。
  
  近来,丁申阳又重拾草书传统,或者说又再次面对传统的草书,与其认为是在梳理,不如说在那里寻找激活自己创作的新意力量。十年前、二十年前对传统的认识,和今天不尽相同。随着自己技艺的提高,经验的丰富,手段的多样,随着心灵境界的日益升级、对传统的认知也水涨船高,在其间获得也更为精深。丁申阳面对传统,既有仰止高峰的崇敬心,又具交心般的平等对话,再次亲近传统,无疑再次找到超越先前的自我。目的是,能在创作中,抚平或者磨去传统的痕迹,消除传统的影子,出落纯正的丁申阳书风。心迹与书迹的吻合,才是丁申阳的纯正书风。



 
记著名书法家丁申阳---艺无止境,任重道远


  2012-2-16 17:22


  
  摘要: 丁申阳,1957年1月生,河南濮阳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上海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青联副秘书长,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师。丁老师书法作品气清质实,骨苍神腴,充溢了力与智,散逸出才与情,其大 ...

  丁申阳,1957年1月生,河南濮阳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上海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青联副秘书长,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师。丁老师书法作品气清质实,骨苍神腴,充溢了力与智,散逸出才与情,其大草作品臻于当今书界之至境。2月15日,成功美术馆隆重推出的是“丁申阳书法家日”。
  
  采访人:李霞
  受访人:丁申阳
  采访时间:2月15日
  
  记者:有人评论您的作品说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情”字,这应该怎么理解呢?
  丁申阳:书法作为艺术品,是被人拿来欣赏的。要是光展示技法,那不叫艺术。但凡是艺术,就应该有情感在内,而不是干巴巴地线条。
  
  记者:您认为草书遭遇“老龄化”,这应该怎样改变这种不良势头?

  丁申阳:现在写书法的人大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年轻的写书法的一般很少,所以,不光是草书遭遇“老龄化”的问题,应该是整个书法界都在面临着这种尴尬,年轻人喜欢书法的少,不会写毛笔字是很正常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势头,就得从教育抓起,从学校开始,灌输这种发扬传统的思想。
  
  记者: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是在拍卖市场上位居前列的书画,仍是前辈书画家,现当代书画家表现平平,你认为现当代书画家在拍卖市场上缺失什么?该如何弥补?

  丁申阳:首先从正面看待书画拍卖市场,前辈书画家的作品或是艺术风格,已经是被众人所认可和定位了的,他们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表现平平,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提高艺术领域的造诣。作为书画家本身,就应该多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艺术造诣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书画家就应该是一个“杂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比如说文学、哲学、摄影等方面。像吴昌硕、齐白石、于右任等人都是“杂家”,他们不停地学习和吸收、提升,最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记者:您认为在书法创作中,自作诗词好还是将古人的诗词“拿来”好?
  
  丁申阳:我认为,古人的诗词,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比较优秀的东西,经得起推敲和考究。就诗词本身来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效果,在书法创作当中表现出来,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是要自作诗词,那必须得将诗词创作的非常精致,现代的诗词,不管是在韵律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古诗词优美。所以,在书法创作中,“拿来”古诗词,还是很好的,未尝不可。
  

 
   “草書天下稱獨步”——書法家丁申陽其人其字

時間:2011-12-22 11:09   來源:台灣網

  


  丁申陽在創作書法作品。(上海市臺辦 常志康 攝)
  
  台灣網12月22日上海消息 在中國書法藝術界,丁申陽獨一無二、獨樹一幟的草書成就在業內受到公認和欽佩,引用唐代詩人李白詩句“草書天下稱獨步”形容他的草書也許是恰當的。
  
  走筆入境 渾然天成
  

  在一些書法展覽中,丁申陽的作品前經常會出現簇擁觀賞、品味其道的觀眾。2011年10月隆重舉辦的上海“海峽杯”首屆書法大展成為海峽兩岸書法界的盛事,丁申陽題寫的“海峽杯”三個大字為同道讚譽有加。
  
  丁申陽的書寫草書作品,長鋒兼毫高懸其捥,自遠處養勢,從高處落墨,在紙面上如珠走盤、水興瀾、蛇翻旋,在氣勢與揮灑之中片刻就完成了作品。將抽象的點劃與線條表現得氣神雙暢、脈勢相織、意趣相諧,如雲霞會興,而陰陽向背、奇正密、過接映帶、縱起橫伏、穿插爭讓、折曲盤轉、錯落參次,更是表現出了章法的韻律之美、氣勢之美、脈貫之美的整體自然之美。渾然天成的奇逸之作,匯聚的是多年的智慧感思、灑脫氣度、綜合才情。
  
  古人曾嘆,“草書至為難,龍蛇走筆端”。既姿逸發揮又寓法理之中的草書一直被視為書法中的巔峰,若沒有圓熟的技藝、深厚的功力、敏發的靈感、灑脫的個性的聚合,是難以將草書寫得出神入化的,而將這些要素融織為一體、在於豐厚的學養、文化的底蘊和對藝術的深刻感悟,當筆中的功夫、審美的理解、創作的激情與個性自然地相融交合之際,作品才能展現出至臻的空靈之美。
  
  丁申陽用筆揮灑從容、濃纖間出、虛實自然、溫雅古穆、縱橫俊爽,時而豐肥遒勁、時而枯瘦致清,結字疏通,可謂神采飛揚,于抑揚頓挫中現超逸靈感和快意,富有節奏,通卷盡顯精、氣、神。從他的作品的局部點劃看,多處顯現出似到非到、似使力又非使力,于有意無意間表現了無形又有形的韻律美感,進入了“法中有法,法無定法”的自然境界,其藝術創作思想也通過具體的點、線、墨色、章法得到了反映,可謂“厚學孕審美,性情得丰采”。
  
  文化部鑒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歐陽希君對丁申陽的作品品評道,“氣清質實,骨蒼神腴,充溢了力與智,散逸出才與情,其大草作品臻于當今書界之至境”。
  
  由近及遠 “獨僻溪徑”
  
  書法界對丁申陽獨樹一幟的草書很熟悉,人們看到的是他的作品,聽到的是他的名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學書之路竟然也是“獨僻溪徑”。
  
  學書者往往由遠及近,從晉、唐古帖入門,極少聽聞他道,而丁申陽則是反其道而行之。1957年1月出生的丁申陽,受父親的影響,自小學書。初以楷法為尚,從清代黃山谷起墨,再得顏之沉著、禇之輕靈,又學明王鐸、張瑞圖,從王、張大幅巨幛中得草書的氣勢酣暢。一路由近而遠的往上追摹,最後落于張旭、懷素大草,領其旨趣,吸以元神,成就了氣勢酣暢、俊逸蕭散、淡蕩空靈而又“獨樹一幟”的草書風格。
  
  他認為,由近代往上學,是由淺入深,其實也是一條路,只是在藝術的路途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學字很殘酷,由遠而近和由近而遠都會淘汰許多人。由近而遠可能更能讓一些學書者不斷增強自信心,避免‘作繭自縛’。“由近而遠”的層層基本功的累積,形成了“丁氏草書”特點的重要因素。
  
  不少人選帖時並不知道個人的“適性”,待發現後已經回不來了。丁申陽的體會是,“思考、探究、思考”必須在每一個階段。他善於從名家的評論、同道的見解和交流中獲得感知,甚至注意聽取電影界人士的見解,觸類旁聽,綜合思考。他曾從吳見賢、錢茂生以及日本書法家村上山島的字中得到教益,曾在胡問遂、趙冷月的國畫中悟出新意,而在與同輩書家的真切交流中獲得過啟發。
  
  他與電影有緣。1995年,他應導演孫道臨之邀為電影《繼母》寫片名,他寫了十多個各種書體的作品,孫道臨先後四次在他的工作室討論,最後選中了他書寫的顏體楷書,孫道臨説,“因為顏體的厚重能表現《繼母》劇情的深沉。”1996年,他為謝晉執導的《女兒谷》寫片名時,謝晉的一席話“片名很重要,片名如衣服上的鈕扣,裝飾得好會很出彩,電影是綜合藝術的表現,片名更要有好的書法,”也讓他從中受益。這些藝術經歷和探討,讓他有了更多、更豐富的藝術聯想。
  
  近幾年,他承擔了上海戲劇學院書法研究生班的教學工作,他教導學生一定要在規範的傳統上打下紮實基本功,切不可跟風,同時,講究根據學生個體的趣味、個性、底蘊、理解力的實際情況施教,因人而異地提出方向,讓學生思考,他希望學生在“兼聽”中有所‘悟’。他的“悟道”——天性、筆性、水性、平衡性、形象思惟特性之談啟發了學生,也影響了學生,而他本人也從中教學中也有“悟”得。他説,“小悟是得一片葉,若從一片葉中又‘悟’出秋意則是大悟。”這種“悟”也是他的才情所在之一。
  
  也許是這種才情,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年僅三十左右就已在書壇“出道”、形成了特點併為書壇認可,並且走出了“獨僻溪徑”的學書成功之路。這一“反其道而行之”之路,或許為今後學書者開闢了又一新途。
  
  兼取養分 融入吾道
  
  近兩年,丁申陽的字與之前又有了不同,於是就教。他説,“你的感覺是對的。我正在將這幾年的思考,從碑、隸和二王碑帖中得到的養分融入在點劃與線條中,在以往注重線條流暢的基礎上,增加厚重感和節奏感,少了‘繞’,多了‘簡’和‘靜’,在濃淡枯濕的處理上進一步吸取了國畫中的元素,多了性靈的東西。”
  
  在中國書壇,改變個人的書風談何容易,曾有數位大書刊法家也曾做過探索,以企改觀,但受到需求者的定勢、市場的影響等,又回到了原點,為此,改變個人書風的風險有前車之鑒。他分析了個人情況後,默默地開始了探索。
  
  儘管近年社會活動和求字者很多,但他並沒有沉于其中,而是依然故我地保持了淡泊的寧靜心緒,儘量將時間用在研讀歷代重點諸家碑帖墨跡上,縱橫博覽,雄視古今,一邊臨池,一邊探索。首先,他堅信“藝術本身應在求變中發展,不能作繭自縛”,不怕在探索中風格變化、不為認可的風險,以階段為審視目標;其次,對求字收藏者提出的看法不遷就,堅守個人的狂草風格,寧願放棄利益;再是在保持個人風格的同時,在技法上吸納晉、唐碑帖的元素和性靈、情感的同時,自然地融入點劃與線條之中。他認為,“氣韻生動比氣勢生動更重要。”他的精神融入了“書道”的平和精神,面物我相忘、自然成文謂之為書法最高境界。
  
  或許是這種境界,他對草書有了新的理解和發現——草書從隸書演變過來,其本身就有著古樸端莊的一面,草書不僅第一眼看上去要有氣勢,氣韻生動更重要,要經得住反覆看。或許是這一新解,鑄就了他把書寫根植于思考,近二年書風有了更多的歸真、返樸、淡靜的自然流露,從中體會到山水畫的曠遠與高峻、花鳥畫的明麗與毫放、人物畫的飄逸與工致。或許是他的這種真性情與在藝術上“執著”的反比,能讓他回避浮燥、淡于物欲,讓他擁有了藝術家超逸灑脫、靜心筆墨的心靈環境。
  
  他表示,“藝無止境,任重道遠”。為事低調、與人豁達、淡于名利——這就是他。2010年《當代書法名家——丁申陽》作品專集後記中他的一句話,能聽得到他的心聲——“藝術的責任不是單純取悅于眾,而是要引導人們的審美”。雖然只言片語,但能看到他對待藝術的責任、理解和精神訴求。
  
  丁申陽,當代中年書壇名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書協副主席,上海市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閔行區書協主席,上海電影製片廠高級美術師,上海電影家協會會員,華東政法大學藝術團藝術指導等。
  
  曾為電影《生死抉擇》、《鄧小平1928》、《走出西柏坡》、《魯迅》等題寫片名。多次入展中國書協優秀會員展、全國書法篆刻展和中青展並獲獎、任全國展及上海展評委等,被評為上海“謝稚柳書法藝術獎”十名候選人之一,1998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個人書法展廣受推崇。《書法》、《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報刊曾專題介紹。(台灣網上海市臺辦通訊員 常志康
 


 
上海书画院艺术家慰问武警官兵
 
2011-07-30  来源: 新民晚报

 
 
        上海书画院的艺术家们,在院长乐震文、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的带领下,冒着高温酷暑,来到担负世游赛安保任务的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七中队,现场创作书法和绘画作品,并将其赠送给官兵们,表达对子弟兵的慰问之情和敬意。



                                                                                                             
                                                                                       杨浦区慈善书画展开幕
 
 
2011年11月18日  政府新闻

 
 
        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杨浦区分会、杨浦区政协办公室、杨浦区文化局、杨浦区工商业联合会、定海路街道办事处主办,杨浦区文化馆、杨浦区书法家协会、杨浦区美术家协会、上海杨浦画院、沪江书画院联合承办的“同舟共济建和谐,翰墨丹青映善心”——2011年杨浦区慈善书画捐赠及义拍义卖活动于2012年1月初在杨浦区文化馆蔚然展厅举办。
 
        截止目前,已收到来自杨浦区各书画院、书协、美协、书画名家义捐作品300余幅,刘小晴、李文连、龚继先、丁申阳等名师大家的作品均悉数征集入选


 
 


                                                                                                   书画、紫砂艺术献礼“八一”

 
                                                                                                2011年08月06日      浙江在线-美术报



        上海市书协原副主席丁申阳等沪上的一批书画名家以军事题材为素材,借助宣纸和紫砂陶坯尽情绘就对祖国对人民军队壮大的无限祝愿,抒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创作高手少 圈外好者多

  --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谈草书现状


  日期:2011-05-03 作者:范昕 来源:文汇报


 
  
  上海草书界近日推出几个“大动作”:成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举办上海首个草书专项展--“海上首届草书展”。不过,据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丁申阳透露,“海上首届草书展”主办者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时发现,应征的四五百件作品中,精品少之又少。参加应征的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书写者更是寥寥无几。而与之对应的是,社会上对草书感兴趣的却大有人在,而且颇为热乎。最近由上海书法家协会在虹桥当代艺术馆推出的“海上首届草书展”,真可以用观者如云、盛况空前来形容。
  
  遭遇“老龄化”尴尬
  
  丁申阳说:“我从近年来的一些草书展中留意到,当下许多草书书写者在草书笔法、墨法等书法本体上的长进乏善可陈,没法与古人相比,但是在形式感上倒是做足了文章:比如尺幅越来越大,多盖几个花哨的印章,为宣纸镶上一道精致的边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墨交替着写。把功夫花在了草书书写之外。”
  
  丁申阳表示,虽然草书在书法界缺少书写高手,但是,草书的影响却很大,甚至越过书法界,“热”至生活的各个层面。如草书印在T恤上,成了备受小年轻追捧的潮品;草书刻于木板上,成了彰显品位的装饰画;草书爬到墙纸上,成了家装的一抹亮色……仔细一瞧,“可不还是古人的那一手字?”论坛上还有网友叨咕:“店里装修用的墙纸是草书的一首古诗,看上去挺漂亮,很多客人都问我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说实话,我也不认识,每次都挺不好意思,所以想着发到网上,看看有没有高手帮我的忙。”回帖者竟然建议“去老年板块问问吧!”也难怪丁申阳感叹,在书法圈,四五十岁只能算是“年轻人”,60岁可谓“正当年”,当今书坛遭遇“老龄化”尴尬,而这一断层在被誉为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草书中尤甚。而不少人喜欢草书只是喜欢草书的形式,对草书的真髓了解不多,甚至有许多误区。
  
  草书非草率之书
  
  丁申阳介绍说,书法共分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五大类。一提草书,人们眼前跳出并称为“颠张醉素”的唐代草书大师张旭、怀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许瑶在《题怀素上人草书》中写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似乎草书总与狂放漫散、任性畅情脱不了干系。甚至有人把草书等同于酒醉之后的胡乱书写。
  
  “现在不少人尽管对草书很有热情,但是对草书的了解、理解都远远不够。草书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含义,但绝非随便写写。”丁申阳告诉记者,练草书之前需要把楷书、隶书或是篆书等“正书”练好,寻规入矩,掌握驾驭线条的基本功。草书还有一套严格的“草法”,每个字看似天马行空,其实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出处,不顾草法的要求盲目习草可谓大忌。此外,字外功夫也不可偏废,比如文学修养、对古代书法史的了解,当然更要有审美观。“草书好比书法的‘自由体操’,‘自由’的前提是层层基本功的累积、组合。”
  
  “目前草书作者青黄不接,一是与草书书写要求比较高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与人心的浮躁分不开。”丁申阳说,“如今字卖得贵似乎就意味着艺术水平高,艺术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明星练个三五天的字可能比平头百姓练三五十年的字卖得还贵,这不是乱了套吗?”在丁申阳看来,“书法”又称“书道”,这“道”字包含着一种平和的精神,需要反复揣摩、沉下心来钻研。“草书最能反映心境,讲究一气呵成,有时需要笔势劲速,表现自由洒脱,有时也需要笔势迟留,有一份闲适的情致,能速能迟,才能称得上随心所欲。倘若心有旁骛地临来临去、照猫画虎,如何达到物我相忘、自然成文的书法最高境界?”
  
  本报记者  范昕
 

 
丁申阳 书法入画境


  2011年3月5日   B08:赢家|收藏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洪立  

 
  
  洪立
  
  很早就开始舞文弄墨的丁申阳,从楷书入行,最终收获于草书。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丁申阳曾为电影《生死抉择》、《邓小平1928》、《走出西柏坡》等主旋律影片题写片名,他的书法特别是草书作品声名鹊起,在业内获得公认。行家认为,丁申阳的草书突出着一个“情”字,字里行间充满着力量和智能,流露出洒脱和才情。
  
  丁申阳,1957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协会理事,上海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他自上世纪80年代获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至今,一直求索于怀素、张旭等唐代书法大家。善真、隶、行、草书,尤以大草闻名于世。创作之余,亦喜戏墨作荷莲。199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他认为:书法是运用书写法度来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很好掌握法度,才有书写的自由。法度哪里来,只能在传统中去找。为此,丁申阳从颜楷到怀素、张旭,再到黄山谷、王铎、张瑞图、沈增植,只要对口味都要临。由此也造就了他书写时的自由经营和匠心独运。丁申阳的草书有写意画的风姿,楷书中也充满了工笔情趣又不无白描的洗练清水;隶书又显得拙味十足且洒脱空淡。
  
  草书,被人视为书法中的最高境界。丁申阳把匠心和宣泄合为一体,把书写根植于思考,把即兴寄托于造诣,把顷刻间就可完成的书法当作和绘画一样的创作。其书风婉转流畅、起伏自然、跌宕盘旋,观其书法,似能体会到山水画的高峻和旷远,花鸟画的明丽和毫放,人物画的飘逸和工致,反映了他静心沉湎于笔墨、与世无争的真性情。几年前,丁申阳的草书对联在拍卖会上的起拍价才三五千元,随着近年来书法作品的拍卖价格水涨船高,其作品潜力被看好。


 
快意人生、诗意人生的书者
  
  
文/朱金晨
  

 
  人们常说,书法有情趣宣泄的一面,故带有即兴的成份,尤其表现在草书上,即兴与宣泄,这中间其实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度了成了滥情,反之未到火候。丁申阳草书之妙,妙就妙在把捏得恰到好处,用著名画评家江宏的话来说:“丁申阳把匠心与宣泄合为一体,把书写根本植于思考,把即兴寄托于造诣”。也就是说,书法家多年来投身于草书的创作,早已得到了怀素、张旭、黄山谷等的艺术精髓,而且经过几十年的苦苦修行,大彻大悟,悟出了自己的道道,那就是从容不迫地在笔墨中倾泻自己的情感。所以,同样是写草书,他的笔墨中没有怀素的痴气,不带张旭的剑气。也没有黄山谷的意气。写草书的大家,往往皆以个性使然,往往凭借笔墨直抒胸臆。而像丁申阳这般将草书写的不彰显个性,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江南春天的缠缠绵绵的雨线,在受众眼前轻轻悠悠飘过却到处溅出红、溅出绿、溅出万紫千红的画意诗情来,十分难得。
  
  淡定,没有火气,我以为书法写到这个份上,显然,五十来岁的丁申阳已快到艺术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从运用书写法度到掌控书写法度,书法家也从艺术的必然王国走向艺术的自由之国。本来看着他的书法,几乎是笔墨在宣纸上如金蛇狂舞着,我还以为丁申阳一定是个十分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书法家,面对面坐着、聊着、才发觉他是位文静、超脱的一介书生,虽然大家谈的是书法,而他更多的是在一边静静听我们说话,只是当我们肯定了他的艺术风格时十分谦逊地纠正说,形成风格还早着呢,现在自己也不能称风格,仅是有点个性而已。我看过他的第一篇自序,说是接到一家出版社要出版他的书法集的通知后,居然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作品,于是他想到了酒,因为听说喝酒能壮胆。已写了那么多年的他还需要借酒壮胆吗?非也,是对艺术的认真。当然他也喜欢喝酒,“搞书法的怎能无酒呢?”酒后的真情如同酒后的真话般纯真,而一幅好作品就该是真情的流露才对。“历史上,数不清多少名篇巨作和酒有关,也不明有多少书法名作和酒有关”。所以,海上名宿唐云先生会边捧酒壶边作画,所以画坛革新派杨正新喜欢在酪酊大醉后即兴作画。也所以,丁申阳也会喝得带有些醉态,但不会不省人事,往往在即将倒下时,他会极力控制住。“所以我往往写不出好作品,上不了更高的台阶”。他这般话是太谦逊了。他喜欢草书,喜欢喝点酒作艺,自然明白在整个书法体系中,草书最为变化多端:草无定法,字无定规,线无定型,因此也最适合书写者尽情发挥,最适合酒后的发挥。
  
  作者:朱金晨  来源:新闻晨报
 



 



 

运营:上海澳中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澳中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 A楼1708室
电话:021-34280836    传真:021-32201289    邮编:200062
客服邮箱:William.Qiang@aconline.com.cn
热门词搜索:      上海     海派画家     冯大中    

主页 > 网上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