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拍卖预报

预展时间:2013年7月7日——7月8日
拍卖时间:2013年7月9日(周二)九点半开槌(全天)
联系电话:021-51701200

公司邮箱:customer@qingliange.com
拍卖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qingliange.com/index.asp
{/dede:arclist}
市场动态 》
艺术教育 》
艺术新闻
浮生忆事——访雕塑家高云龙


施平(左)、高云龙(中)、武佩珧(右)

        导读:高云龙1928年生,上海奉贤人,教授。1947年就读于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系。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1955-1955年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成员,期间曾参加朝鲜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碑浮雕、北京军事博物馆广场“军民一家”群雕等的雕塑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1982年,工作于上海园林局,筹建园林雕塑工作室。1982-1995年,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起,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先后参加了上海龙华寺佛像修复工作以及上海宝山民族英雄陈化成纪念像等雕塑工作。高云龙参与创作的抗美援朝纪念碑浮雕是其创作的众多雕塑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复兴中路原是法租界,是谁说,这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故事。
 
        寻至桂花开处,我们来到了一幢三层的老洋房,一位老人打开铁门,回廊幽转,将我们引入三楼。一桌一椅,一柜一窗,是说不出的沉远与厚重,没有伤痕,没有尘埃,却仿佛住进了千年的时光。高云龙打开黄昏的窗,银发满头,身影瘦削,他说,匪军闯进家门,父亲就是从这里跳窗逃走的,那一年他11岁,被扇了耳光,惊魂未定。曾是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后供职于华东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的父亲曾多少次围追被捕、命悬一线,86岁的高云龙已然记不清了。但在动乱年代里,父亲给了他这所房子,给了他幼年时的安稳生活和优渥教育,更为难得的是父亲不畏险境、绝地逢生,不畏流言所带来的身心打压顽强崛起办报纸、赴日学雕塑的旷达精神,成为他一生潮起潮落挥之不去的感动与怀想。
 
        高云龙的父母曾一起赴日学雕塑8个年头,母亲学得一口地道的日语,这在日后母亲只身一人穿着“和服”为营救被捕父亲时的“伟大”壮举中派下大用途,更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的雕塑作品曾经在日本全国美展中获得了当时华人前所未有的荣誉与奖项,并得日本“天皇专用”表一只,也正是这只表挽救了数年后在日军监狱里被鞭打滥刑得近乎死亡的父亲。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雕塑这门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学之者甚少的造型艺术,在高云龙心中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了。雕塑不仅是父母相携一生的浪漫爱情的见证,更是挽救父亲生命的伟大艺术,是高云龙传承父亲血脉精神,开拓自己无垠生命的所归之梦。
 
        茶一杯一杯地喝,时光流转,旖旎从风。再回首前半生,似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那时候高云龙和汪志杰等一群杰出的艺术学子作为中央美院首届研究生毕业,他们意气风发,谈天说地玩艺术,好不惬意。也是在此期间,高云龙初涉雕塑领域,大展拳脚,参与朝鲜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碑浮雕、北京军事博物馆广场“军民一家”群雕等一系列雕塑工作,《志愿军纪念碑》也成为高云龙里程碑式的作品。然而好景不长,在50年代后期里,高云龙被错判为“右派”,这一错判让他在远离家乡的农场果林里“戴帽劳改”了二十多年,可以说是耽误了一个艺术家最富有创造力的整个青春。然而高云龙谈起这些时,虽有遗憾,却鲜有抱怨愤恨,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把果园的杂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最后竟被推举为果园管理员。当他回复自由身时,已近半百,遂娶妻生女,再重拾雕塑,实属不易。但他的成绩却是不朽的,一如他随他父亲一般屹立不倒的品格,参与设计蒋介石之妻陈洁如雕塑、重建普希金铜像、和汪志杰一起筹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等,都有声有色,绘画创作与研究专业期刊《画院》发文评价他“宝到未老”、“锐气不减”,是再适合不过了。
 
        从老房子里走出来,我的敬意又增添了一分,下楼时我看到了他庭院里古木古树,愈发地感到他的古朴和温馨,又想到了他说“女儿都有孩子呢”时的笑意,更觉得他的“笑看浮生若梦事,醉忆流年似水情”的洒脱和纯真,大概就是这个暖意涌动的黄昏让我感动和思绪万千的理由吧……
 
(文 张志妮)
 
 
 
热门词搜索:

主页 > 新闻 > 艺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