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拍卖预报

预展时间:2013年7月7日——7月8日
拍卖时间:2013年7月9日(周二)九点半开槌(全天)
联系电话:021-51701200

公司邮箱:customer@qingliange.com
拍卖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qingliange.com/index.asp
{/dede:arclist}
市场动态 》
艺术教育 》
艺术新闻
“ 百年大世界 百强画传承 ”——沁心春雨诉心言 百强百岁百年新
 
都说“春雨贵如油”,2018年的岁首,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连绵不断地叙说百年大世界发生了一件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也就是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前所未有。


书画艺术研讨首次进入大世界。
历经百年风雨的大世界,以崭新的面貌在雨中迎来了首批有着家学渊源、有着声名远播、有着不同凡响的大咖级画家,他们一一入座在大世界二楼戏曲茶馆舞台上,展开“谈艺论百年”,研讨畅叙大世界今昔,展示中华传统书画的国粹,和来宾交流东方艺术的经典、脉络、界定和百强画家的艺术信仰,以及百岁老人对大世界的真心话。
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百强画家,百岁老人,百年大世界,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艺术甘霖滋润和打动场内与场外各路来宾的故事。

海派大师陈佩秋亲题“百年大世界”

海派大师陈佩秋亲题“名家艺海”

海派大师方增先题写“海派书画 百强经典”
第一场:重温父辈之路,再续艺术情怀
——名家后裔专场

首场亮相的是名家后裔,他们都是家学渊源的“画二代”。他们的父辈,用上海话来说,都是“PANG PANG响”的人物:吴昌硕、刘海粟、陆俨少、陶冷月,百年海派画坛上的一代书画大师。


在宽阔的舞台大屏幕上,轮番滚动播出海派百强名家的照片。两边柱子上,小型电视屏幕正在播送五位名家后裔的简介,在海上画坛,他们代表着新一代名家后裔发声。
父辈在风风雨雨中撑起了海派书画大旗,以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为轴心,在现代多重审美的意识下,他们接过了父辈手中的画笔,将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陆俨少大师的儿子陆亨先生首先作开场白。
海派百强名家陆亨现场发言
他声音洪亮但不失深情地讲述了小时候父亲陆俨少带他去大世界游玩的往事,那是在1948年。他受父亲的熏陶,也爱上了京剧、昆曲。
作为大师后代,陆亨不能忘记父辈的艰辛和对艺术的不倦追求。他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让他们能再到大世界来,谈艺论道,让中国书画艺术发扬光大。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培育了中国的书画大师,他们为祖国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国家富强了,中国书画也敢与外国人“叫板”,一展中国书画的无比灿烂。

 
海派百强名家陆亨接受电视台采访
他说:“我的父亲还有一句‘四三三’艺术名言,意思是四分读书,三分书法,三分绘画。融合绘画、书法、诗文为一体。书画创作需要研讨的东西实在太多,活到老要学到老。”
陆亨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中尤为重视传统的技法技巧。他运用父亲陆俨少所创设的“留白”、“墨块”、“流水”等技法,并通过自身学习研修以及生活的阅历,将作品中的生活气息表现得更为浓郁。”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陆亨

接着陶冷月大师之子陶为浤拿起话筒,他是冷月画派嫡系传人。陶先生家学渊远,自幼父亲传授画技,后师从刘海粟、张大壮习山水、花鸟画,又向陈巨来、钱君匋习篆刻。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海派百强名家陶为浤现场发言
听了陆亨先生发言,陶为浤先生以软糯的吴语缓缓道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收过两三个书画学徒,然而他没有收我为徒。我曾三番五次恳请父亲教我,他便与我约法三章,如果学习书画的话必须听从他的教导。每次父亲教我画时,我都临摹十遍以上,不然他就不再教我了。父亲最先教我画梅花,梅花画了近三年。起先不理解,后来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只要学会了梅花,桃花、梨花也就自然学会了,原来画花都有相通之处。”
海派百强名家陶为浤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还说,中国画与戏曲(特别是昆曲)异途同归,程十发先生就是喜欢唱昆曲。大世界当年定位是大众化的娱乐场所,今天论坛所在戏曲舞台,当年是曲艺名家的摇篮,不少成名演员都是从这里走向上海滩,闻名全国的。他和吴双艺的儿子曾在一次活动中遇见,吴双艺的儿子也有同感。陶先生建议,各街道、社区文化馆都有很好的戏曲人才,应该加以采纳,充分利用此资源,让他们到大世界一展身手。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陶为 

海派百强名家刘蟾现场发言
话音刚落,海派大师刘海粟之女刘蟾女士接着说:“大世界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大世界曾经是游乐中心,对于上海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现在重新定位,从传统中发扬创新。这些经历让我想到我的父亲,他传承了传统的艺术,又融入了创新的理念。我父亲曾将把中国的艺术介绍到欧洲去,欧洲人见证了我们人文艺术的深厚底蕴,十分崇拜。我父亲一直说,这就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如今他们在艺术上也留给我们很多东西,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会留给后人什么?我们很有必要去研究传统的东西,前辈留下的东西,多看、多学,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派百强名家刘蟾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刘蟾的母亲是上海一代名媛夏伊乔。刘蟾幼承庭训,琴棋书画都有涉猎。后随刘海粟习国画、书法技艺,开启艺术之门。生活中她耳濡目染父亲不屈不挠的艺术精神,影响颇深。 
海派百强名家刘蟾、著名策展人施平

海派百强名家吴超发言
吴超、吴越两位先生为同胞兄弟。他们都是吴昌硕大师四世孙,吴超自幼从祖父吴东迈、父吴长邺习书法,后拜王个簃习金文、石古文体。1988年他赴日留学,多次在日本各地举办吴昌硕艺术讲座及画展,颇受日本观众好评,同时助力架构中日友谊之桥。
海派百强名家吴超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说,祖上也一定来过大世界,大世界是一个海派的缩影。上海大世界容纳了许多文化,现在,他是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他说,这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传播到全世界去。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吴超
吴超先生讲叙了后一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老一辈的艺术特色,做艺术路上的播种人和耕耘者。
海派百强名家吴越发言
吴越先生为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他为首场开幕式剪彩。高高个子的他,在艺术上也追求高标创新。这位吴昌硕的曾孙,幼年受父辈祖辈亲传嫡授画技,后师从吴缶传人王个簃、曹简楼,专攻吴昌硕艺术,留学日本后,大力传授吴昌硕书画技法与艺品人品,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不竭努力。近年来,他一直在研究与传承祖辈的艺术。

海派百强名家吴越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发言:“在我们党的十九大号召下,我们的大世界重建竟然变得如此的焕然一新,就像是一个‘新世界’。这次专题研讨本质上是在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奠定基础,非常感谢策展人施平携手大世界举办的活动,我以后也会积极参与。作为上海人,我们对大世界情有独钟,现在我也60岁了,这里承载了我们儿时的记忆,在大世界百年生日之际,衷心祝愿大世界能够越办越好!” 
海派百强名家吴越、著名策展人施平
 

著名作家、诗人武佩珧
名家后裔的发言佳句连篇,令人欣喜,激起台上台下的精彩互动。诗人武佩珧率先提问:“见到名家后裔很感动,请教吴超吴越两位,我想求证你们祖先是否帮助过一代大师齐白石?

海派百强名家吴超
吴越接过话筒说“我的曾祖父很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王个簃先生是我父亲的老师,我和我祖父、曾祖父住在一起,王个簃先生早上教我的父亲,晚上在我曾祖父这学艺。很多北方的派系都是从海派这边分流出去的,吴昌硕的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齐白石刚开始画的是小写意,后经朋友建议学习吴昌硕的大写意,齐白石和吴昌硕虽然没有见到面,但齐白石对吴昌硕相当的崇拜,他们的艺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海派百强名家吴越


吴越接过吴超的话说“我们国家浙江省建立了第一个吴昌硕纪念馆,后来安吉,余杭,浦东陆家嘴纷纷建立了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先生是海派书画的领袖,我们不仅要宣传吴昌硕先生德艺双馨的精神,而且要弘扬吴昌硕先生的爱国精神。我们和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吴昌硕文化艺术宣传,东京的三个艺术馆同时举办‘纪念吴昌硕先生逝世90周年’活动,让中国艺术走出国门,在海外得到弘扬,不仅是要弘扬吴昌硕艺术,还要弘扬中国文化,走出世界各地,这是我们的责任。”

台上台下,融成一片,有提问,有回答,还有引经据典,考证大世界的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与网名江姐的观众等人抢着向台上画家提问,研讨会成为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汇,境界的拓宽与升华。 
研讨会现场


海派百强名家陆亨


海派百强名家刘蟾


陆亨、刘蟾分别回答了观众的提问,就传统艺术如何与时俱进?相互引述参照。
刘蟾说:“我的父亲刘海粟自幼在上海闯荡,17岁创立上海美专。很多人都推崇我父亲的画风,但他们都不知道我父亲是在外滩洋书局买画册来临摹油画的,并引进“model”一词,却被当时的风潮认为是“艺术的叛徒”,到后来国画的创作,也运用了以前临摹的基础,西画的技巧等,才创设了自己的画风,达到“洋为中用”,并且受人尊崇。” 

著名策展人施平发言
著名人施平先生听了大家的一番论述,深感开年第一件事,“谈艺论百年”研讨活动很有必要,办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了策划书画进大世界,他邀请了海派大师陈佩秋亲自题写主题词“百年大世界”,海派大师方增先亲自为海派百强题写“海派书画•百强经典”。此次活动由澳中在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海上画家艺术网联合举办,将海派书画百强名家与大世界百年诞辰相结合,既契合大世界非遗的定位,又体现百年海派书画的传承。

著名策展人施平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说:“这次活动也是‘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展示展演活动周’一个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6万余名书画家,大世界又是上海的一个文化窗口,在大世界宣传海派百强名家,也是宣传海派文化。作为策展人,我期待通过宣传海派百强名家,海派书画能走出上海,面向全国,引起更多关注。我更期待海派书画能走出国门,昂立在世界之林,展示中国的骄傲!”


活动现场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秘书长陈轩、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耀,中国非遗总部常务副总指挥戴齐良等出席开幕式。海派大师吴昌硕曾孙、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作为代表上台参加剪彩仪式。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上台剪彩
大世界露天广场上,雨还在不停地下。茶馆内,上海电视台忙着现场拍摄,主持人不失时机提问,整个二楼戏曲大舞台,洋溢着浓浓的学术研讨气氛,那些与大世界有关的故事,那些艺术上的研究与探索,犹如春雨,渗入听众的心田。
海派百强名家刘蟾、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吴超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刘蟾、著名作家成莫愁


著名策展人施平与名家后裔刘蟾、陶为浤、陆亨、吴超、吴越合影


名家后裔专场研讨会大合影
第二场:翰墨书香 海派情缘
—— “谈艺论百年”大世界书画名家
专题研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月6日下午,修缮一新,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艺、传习”的大世界,迎来了一批当代百强书画名家。海派大师陈佩秋亲自题写"名家艺海","百年大世界"、方增先题写"海派书画,百强经典"。由澳中在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海上画家艺术网联合举办的“谈艺论百年”书画名家在此展开第二场研讨会。场内与场外,台上与台下,形成以大世界为轴心,谈书画艺术与个人创作为幅射的别具一格的论谈,呈现海上画派的五彩斑斓,个性与传统的契合。 

场内,在大世界2楼E区戏曲茶馆,上海电视台的摄像机早已选择好了最佳角度,投入开拍。下午两点整,海派百强名家车鹏飞、乐震文、韩伍、周根宝、丁申阳、刘汇茗及著名策展人施平步入台上。身后背景依旧是一百张百强书画名家的照片,也许,一百年的大世界应记住这一不能忘记的记忆,这里,曾经开过百强书画家研讨会。百强书画名家的代表来到这里,畅谈百年大世界,畅说书画艺术的起源与分合,也畅想未来书画艺术的纽带——如何不忘初心,心系大众,艺术香火不灭。 


海派百强名家车鹏飞发言
作为《朵云——中国绘画研究》杂志创始人之一,原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车鹏飞率先开讲。他曾先后赴加拿大、东京等地举办画展他的“车氏山水”久负盛名,审美层次宽泛。既有文人气息,又游刃有余地化解各种传统,出笔高雅,清气满纸,形成自己独特的令人过目不忘的风格。他的艺术造诣和文学修养在画家中可谓数一数二。近年,他又创作了百幅书画来“画说唐诗”,被出版社专著出版。
海派百强名家车鹏飞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说话简短,声音十分洪亮,气场很足。他说:“今天的大世界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上海市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我感受到了新气象,首先它修旧如旧,目前很多场馆有待开展,但依旧能看出它对民间艺术还有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海派百强名家车鹏飞、著名策展人施平


海派百强名家乐震文发言
海派百强名家乐震文是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原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他从中国传统山水画起步,追寻于李唐、范宽,觅迹于远山、幽谷,他的作品中常见山水的清幽,人文的气息。在国画书法界颇具成就。
海派百强名家乐震文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接过话筒回忆道:“今天,是我相隔半个世纪再次进入大世界。我小时候来参观过,家离得近,家族团聚的时候会过来玩。那时候,我们这群小孩子每个房间乱窜,看话剧、听评弹,晚上六点的大舞台开始杂技表演,十分热闹。后来因为文革,就再也没来过。在参加此活动前,我与朋友谈到大世界,他说大世界给他的记忆也很深刻。以前大世界定位是游乐中心,这里有很多艺术表演形式。我最爱的是评弹,一听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些江南的记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我们这些画家除了向海派老先生学习之外,还受到江南的、上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租界的文化熏陶,所以我们的作品常带有江南细腻的、细致的、变化万千的元素。如今,50年后再来大世界,感慨颇深,表面上看上去很现代,实质上是修旧如旧,令人熟悉,引人回忆”。


海派百强名家乐震文、著名策展人施平



         他的话令同座韩伍先生也联想起小时候逛大世界的情景。 


海派百强名家韩伍发言
八十多岁的韩伍,著名画家韩小梅之子,自幼耳濡目染书画技艺,与其兄长韩澄、韩敏、韩山、韩硕四人誉为海上画坛的“韩氏五虎”。早年随钱延康、朱怀新习西画,后随程十发习中国画,在自己的创作中常常融合中西技法,以笔墨来渲染人物造型,清纯活泼,富有文学才情和童真情趣。韩伍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跃然纸上,整体画风严谨却又不乏风趣,散发出一种趣味盎然的气息。
海派百强名家韩伍发言
韩伍不无动情地说:“大概五岁时,我与祖母来过大世界,那时候的大世界每个场所人都很多,十分热闹,节目编排也十分精彩,扬剧、淮剧、评弹、京剧、电影,还有各式各样的杂耍。但是今天,现场看上去有点太安静了。”他希望“将来能在新的形势下,能在新的城市建设下,大世界能越办越好,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大世界,也希望我们的海派艺术越来越繁荣。”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韩伍
海派百强名家周根宝
周根宝画戏曲人物富有创新意识,了了数笔,富有动感。他毕业于上海美专,是陈逸飞的同学,师从谢之光、程十发、方增先等大家,曾在上海博物馆任职,后调入文化局成为“戏痴”,创作戏曲人物画一发而不可收拾。
周根宝快人快语接着说“今天在大世界举办这样的活动,我想是它建立以来的一个创举。我们上海人常说‘白相大世界’,既然如此,绘画、书法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在这里是一个起点,希望可以传承、发扬下去”。
海派百强名家周根宝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作为地道的上海人,我与大世界情感很深厚。我画戏曲人物画也是与大世界密切相关的,因为我所有印象深刻的戏都是从大世界起源的。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它集中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学、伦理、道德、观念,而且在戏曲里能学到很多东西,例如‘锁麟囊’教会了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常说‘不来大世界,枉来大上海’,那时候确实是十分热闹的。我个人认为大世界的定位应该是全民同乐,全民参与。我们要把传统的东西恢复起来,京、昆、越、淮、沪所有地方戏都可以来唱,欢迎草根来唱,京剧明星王少楼就是从大世界唱出去的,我希望大世界能够成为培养明星的摇篮。”他一口说了许多心里话。 

海派百强名家周根宝、著名策展人施平
 
海派百强名家丁申阳发言
海派百强名家丁申阳是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从楷书入门,以草书见长。曾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为电影《邓小平1928》、《走出西柏坡》等主题影片题名,受专业好评,从此声名鹊起。常年来,在实践中临习怀素、黄庭坚碑帖,不仅习得怀素书的左驰右骛,还练就黄庭坚字的温润婉转,且将二者融合,变化万千,才情横溢,在业界颇受佳评。


海派百强名家丁申阳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非常感谢施平先生的策划,说:“让我们聚集在这里漫谈大世界印象,大世界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年,见证了上海的兴衰与起落。1974年,大世界改为青年宫,上中学的我来参观过,很是兴奋,不论是戏曲、杂技还是舞蹈,形式多样。这里的建筑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且离南京路近,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地标。这次进到大世界里面,门牌与装修等都未曾改变,只是改变了里面的内容。刚进门时,看见小摊上有写字、画画的,个人感觉这与大世界以往品味不同。”他谈了个人看法:“大世界并不是大杂烩,我们要的是高雅的艺术走进来,来提高我们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鉴赏水平。从书画的角度说起,我们一定要从基础抓起,从传统的抓起,从大世界这个平台推广书画艺术,让大家爱上这门艺术,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海派百强名家丁申阳、著名策展人施平 

海派百强名家刘汇茗发言
刘汇茗是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现为职业画家。在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等都有涉猎之后,长期潜心于西方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水墨形成的探索与研究。他最为擅长的是现代彩墨画,追求整体色彩明快,鲜艳,而在表现手法上汲取各领域的营养,书画作品常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此次参展的作品也不例外,用笔墨勾勒出和谐美好的大千世界,享有“艺术的混血儿”之誉。

海派百强名家刘汇茗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他说:“我在学生年代,大世界已经是青年宫了,这次来看,这里的结构没变,但是不如以往热闹。个人认为大世界消费人群考虑年轻群体,能扩大人流量。大世界作为一个平台,可以聚集一些‘草根’来演出,以较少或者零出场费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参与”。
他建议:“我们在这里办一些书画讲座还是有必要的,做一些公益的讲课,策展人施平拥有百名画家资源,可以考虑一下”。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刘汇茗
整个研讨会现场氛围活跃融洽,尤其是观众提问环节,更是将整个研讨会推向高潮。诗人金瑜与海派百强名家探讨起大世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说,“我对大世界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条,一、不来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走进大世界,就是百感交集地走入了历史的隧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世界的一个闪光的缩影;二、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世界的哈哈镜。上海,有个别称叫魔都,它魔在哪里?它是上海的文化的缩影,是魔术的,是变形的,是欢乐的。找到第二个自己”。他的话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与思绪。更有关注画家作品、关注书画传承的观众,提出戏曲如何融进艺术,海派名家一一作答。研讨会全程众所畅言,精彩纷迭,发言踊跃,各种思辨和谈资将场内的气氛推向高潮。 

研讨会现场

 
著名策展人施平发言
著名策展人施平被场内百强名家和热爱艺术的观众深深打动,他说:“大世界是传统文化集聚地方,也是上海一个重要的文化窗口。海派书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海派百强名家走进大世界,集聚大世界,让书画艺术在大世界扎根,开花。也希望百姓能经常走进大世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享受艺术的美感。我相信,百姓逛大世界今后一定会逐渐成为接受艺术熏陶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

著名策展人施平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袁淡如
 

场外,记者采访了百岁画家袁谈如。袁老在1987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他擅长丹青,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美。那时在上海美术馆卖品部,他画的四季通景等外宾订单频频。如今尽管年届百岁,也一直关心着大世界,想来逛逛大世界。主办方考虑年岁问题,没有完整措施不敢轻易相邀。袁老像孩子般地说:“我年轻时来到上海,大世界是我经常去玩的地方。只要买两角门票就能进去。里边看的、听的、吃的都有。我最喜欢在这里听戏了,形式多样,我衷爱听评弹,这种江南韵味十分古朴,与我喜爱的江南风光很契合。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去白相大世界”。 

老施平与小施平
上海华东医院,一百零六岁的老施平一直惦记着小施平的到来。见到小施平,老施平高兴地坐了起来。


 

老施平
老施平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后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华东师大党委书记。他一直重视教育问题,也十分喜爱书画、摄影艺术。关于在大世界举办海派百强书画名家"谈艺论百年"活动,老施平的儿媳妇杨仲伟说:“父亲喜爱书画,他觉得书画艺术应面向老百姓。他曾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观过大世界。去年九月,我们轮椅推他去中山公园,他还拍了不少菊花呢。如果身体允许的话,他也是想再去大世界看看呢。”
临别时,老施平紧紧握住小施平的手,千方万语都在握手中,有赞许,有期盼,也有鼓励和支持!

场内,有观众向车鹏飞先生提问:怎么将诗意和书画相结合的?





海派百强名家车鹏飞说:
上海是近现代史商业和文化中心,当然商业中心在前头,文化跟着商业走,上海有学艺最好的师资。说到大世界不得不说京剧,京剧不在上海唱响,是走不向全国的。文革前有许多画师带学生,文革以后就不允许存在了。以前画师收学生十分严格,中国虽然不公开挂画师的牌子,但只要他名望很高,都会有很多学生前来拜学。北京和上海各成立一家画院是有道理的,那时候叫划江而治,的确是网罗了很多江南名家,比如傅抱石、潘天寿,他们曾是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创作不仅表现眼中所看到的物象,也要表现内心的艺术感受。西洋画家表现的是眼中山水,中国画家表现的是心中山水。依托书法和文学两大利器,书法就强调用笔,比西方强调的更加多些;在文化方面,中国在魏晋时期出现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启迪了后面的文化人,宛如身临其境,这样山水画就独立存在于世了。所以依托书法和文学两大利器,还有本来的内在语言,包括三吴一冯都是在上海这块土地修炼出来的。很多文人在租界里继续自己的创作,上海书画、文学、戏曲方方面面,是相对稳定安静的地方,上海文学艺术还是延续的,根基很深。书画家们也很低调,上海人才辈出,拥有广大的受众,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上海会继承传统,更好的发展。

观众问乐震文先生:您在绘画过程中做过很多尝试,您在做这些改变时如何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 


海派百强名家乐震文说:
上海的师资很正。文革后期,这些老先生被打倒,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做。老先生家里都不敢去,门口都有人监视着,经过几次抄家,绘画工具都很缺乏,我们这些人带着宣纸毛笔什么的上,老先生也会说一句,要不要我帮你画一张?老先生很久没画了,手痒了,我们学画就在这种气氛中学的。上海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没那么封建,老先生都是因材施教,现在出来一些画家,没有谁的画是像自己老师的。像车鹏飞的老师陆俨少先生,车老师也不像他的画风,在学画的同时,发现了自己。我在还是海事大学当老师之前,我是在书画院里工作的,在里面工作6年,上海的画家厌烦自己创作同一风格时,会去找寻另外一个自己,探索不熟悉的东西。
写生,什么叫写生?画不熟悉的叫写生,画熟悉的叫做写熟,去自然界画自己不熟悉的,当心思放到这一点的时候,那就进入了写生状态。我在30岁以前,画江南的风景,我觉得画的很不错,时间久了就觉得一直重复是有问题的。1995年我带美术学院的学生去陕北写生,我看到了没有植被的土地——窑洞,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我发现这是我喜欢我所追求的东西,就改变了自己的画作风格。过了五、六年,我发现有些以前的东西还是可以拿回来用的,所以就不断的来回折腾,形成了自己风格。我最大的展览是和天津的画院做的,很多老师都来了,陈佩秋老师也来了,第一场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的,天津的领导发现天津的画风就两三种,上海人的画每个人一种画风,我听了顿时觉得很欣喜,说明我们上海人表达了自己心中所想。天津的领导就批评了他们的书画院,我觉得我们上海画家走出去,海派风格各树一帜。我们有一批作品原要到山东银座美术馆展出的,后来山东领导听了他们的想法之后,就决定在山东博物馆展览,还引起了轰动,陈佩秋和周慧珺老师也去了,陈佩秋老师开了半天的讲座,座无虚席。
我觉得艺术一定要交流,只有交流产生的火花,才会得到启迪。三年前,我去做海事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我知道徐悲鸿艺术学院引起了一点小小的轰动,后来就没有声音了,原来,他们将交流看的太轻。海事大学现在和外面经常交流,交流中评出高低,学生也可以拿到奖学金,提高对绘画的热情。上海是面向世界的,我期待上海的独特和优雅能够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来。


观众问韩伍先生:您和周根宝老师都是京剧爱好者,您们认为中国京剧和绘画艺术如何相通?启发创作? 

海派百强名家韩伍先生言简意赅:
我和周根宝先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画戏曲人物画。过去我们看戏不闲着,就拿着一本簿子速写,速写与录像带的定格是不同的,富有动感,所以有很多创作都是从速写簿里来的。
他讲出了画好戏曲人物画的真谛。

海派百强名家周根宝先生说:
世界那么大,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那么多戏曲,国外的歌剧《茶花女》就很单一;国画也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我在纽约住了18年,国外的人也知道Chinese painting。中国画和戏曲是中国的两朵鲜花。戏剧孕育了我们最良好最优秀的品德。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就是要做好人,善良的人,这是做人的底线。
通过大世界,有一个广泛的传播。大家一定不知道上海不止有大世界,还有新世界,就是新新公司。就是在新世界看到了美丽的画作,使我走向了绘画的道路。在那个公司的楼上,有许多绘画界人才,他们一起画了《八仙过海》。现在大世界也可以搞这种活动,每个人都可以上来共同娱乐。以前大世界方案,我也提议过,结果被否定了,非遗是可以搞,但不能少了唱戏,比如说举办歌唱比赛,唱沪剧等,我们要把传统延续下去。
周根宝遗憾地说:现在大世界太冷清了,没有大世界的味道了。 


       观众问丁申阳先生:我想问您在写草书的时候会不会饮酒来助兴?或者是喝喝茶?

海派百强名家丁申阳说:
过去写字是实用之道,就如同现在人们需要写字,书法成为艺术的欣赏,尤其是草书,草书在唐代十分艺术性,作为一种艺术的玩乐样式,流传下来。李白杜甫也在诗句中赞美它,其实写字的时候有些人也会喝酒,也不会喝酒,酒里面也看不出字的好坏。车老师的酒量很厉害,他的作品清雅淡泊,看不出狂野的感觉。楷书和隶书有了相当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写好草书,写草书先是笔法,再是性情,草书更重要的是性情,喝点酒也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有的时候写书法写的尽兴的时候,甚至一口水都不喝。 
观众又问刘汇茗先生:您平时创作靠什么来汲取养分?

海派百强名家刘汇茗说:
我年轻时候,也像大世界一楼摆摊的人一样的。进入大世界,感觉一楼太冷了。我跑到二、三楼,看到有人在画牡丹,还蛮暖和的。一楼的老师认出我,说你是画弥勒佛的,我听后很高兴,他认出了我。大世界我会经常来的,画人物要到人物多的地方去。希望在这个平台今后有更多的合作,跟书画爱好者有更多的互动! 

“书画名家”活动现场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丁申阳、韩伍、车鹏飞、乐震文、周根宝、刘汇茗
听众意犹未尽,海派百强名家论道、传道、解道、释道,让海派艺术在大世界的舞台上再次焕发不朽的光芒!
散场了,天空又下起了春雨。真是柳丝长,春雨足,染就一池心中绿,播散万顷书画路。


“书画名家”专题研讨会大合影
第三场:百年大世界 寻脉陈逸飞
—— “谈艺论百年”大世界油画名家
专题研讨实录

双休日里好去处,大世界里听谈艺。在春雨中,大世界2楼E区戏曲茶馆,听众手捧一杯茶,围坐着小方桌听油画家们谈艺。1月7日,节气已过了小寒,虽还将经历大寒,但茶馆里是暖暖的,艺术唤醒了春天。

出席此次研讨的海派百强油画家有:俞晓夫、陈逸鸣、卢象太和著名策展人施平,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潘冬妮主持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澳中在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海上画家艺术网共同举办。



“油画名家”专场研讨会阵容
海派大师陈佩秋亲自题写“百年大世界”主题词,海派大师方增先为海派百强名家题写“海派书画•百强经典”,通过主舞台的屏幕,点亮了整个会场。




研讨会现场
百年海派艺术,百岁老人,百强画家,百年大世界,根脉在哪里?大世界作为一个新生的文化展示与传承的平台,上海的名片,它的根脉,它的家,需要大家去寻根、寻脉、寻家。海派艺术家在这里的追寻,其实也是在这里寻找回“家”的感觉,寻找艺术的信仰,寻找油画的出路,寻找未来的陈逸飞。
实录研讨会现场发言与提问,以飨读者。


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发言
俞晓夫在画界享有盛名:著名油画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88年赴英国留学,1984年,俞晓夫以油画《我轻轻地敲门》震动了整个美术界。一些评论家评论这幅画意味深远,充满了人文精神,敲开了中国新时代美术的大门。目前在业界好评如潮。 

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俞晓夫开门见山,说:今天已经是第三天研讨会了,之前已经来了很多著名的书画家,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于陈逸飞,关于大世界,发言可以交叉进行。
关于陈逸飞,我觉得陈逸鸣更有发言权;关于大世界,它刚刚开张,是非物质文化典型的发源地;这次讨论的是两种文化的融合。陈逸飞的恢弘事迹和大世界的名气旗鼓相当。我和陈逸飞是油画雕塑院的同事,但是我比他小一辈,我和他一起创作、写生了四五年,在他身上汲取了艺术养分。现今大世界恢复了,建筑在保留其原有的结构下,又进行了全新的改善,希望艺术人文情怀既有传承也有发展。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发言 
陈逸鸣,著名油画家,教授,中国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的胞弟。上海美专毕业后,赴美后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研习,之后在美国芝加哥、佛罗里达及法国巴黎的芬得莱画廊举办画展。通过和瓦理•芬德里画廊和哈默画廊的成功合作,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承认。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今天是一个讨论的氛围,上海的一个发展的过程,我有50多年没来过大世界,今天是改造好后第一次来大世界。
这里是上海的一个文化窗口,从老上海到新上海,文化融会贯通,大世界是一个交流的地方,它的发展和上海是紧密相连的。陈逸飞又是海派文化当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去年我和一位老师写了一本书叫做《青年陈逸飞》,从60年代陈逸飞进入美专直到80年代赴美留学,这是上海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我和我哥哥曾经来过大世界,通过大世界了解世界,大世界对他的艺术生涯和绘画理解、传承有过影响。
现在大世界重新开放,我们很期待。现在大世界和以前不一样,具备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但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涵养。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著名策展人施平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发言
卢象太,著名油画家,华东师范大学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教师型艺术家,绘画功力深厚,曾从事环境艺术研究,主持过城市景观和灯光设计等国内外环境艺术项目,视野开阔,给绘画带来更多灵感。他的风景画源于对自然的含情凝视、默思静想,在享受孤独中注入了人文情怀,经过提炼、概括演变成个人的情感表达。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我和陈逸飞接触比较多的是在他出国前的那段时间,距今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事情还是觉得很温暖。
前段时间 ,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商人中最成功的艺术家——陈逸飞》,我感觉这是对陈逸飞最大的中伤,商人提法不当。我觉得陈逸飞是伟大的视觉艺术家,他在国内率先提出“大美术”这个概念,在影视、服装、陶艺、刊物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创造性的成就。在文革以后,很多行业都凋零了,他凭借自己多方面的才干,助力文化传承的崛起。
我和他接触是从1963年开始的,那时候他在艺术院校里面学习,老师们组织青年美术创作组的成员,看看美术创作,其中就看到了陈逸飞的作品,对我们十分震撼。第一次见到陈逸飞是在国泰电影院的西北边,那里是一堵文化俱乐部的大围墙,聚集了许多文艺创作者,他们画伟人像,用艺术感染世人,借鉴了俄罗斯的表现手法。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等青年画家都在场,他们各自在现场进行创作,有许多群众争相观望,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陈逸飞。后来去油雕院工作,便和陈逸飞有了更多的交流。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著名策展人施平
此次研讨会过程中,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为大家带了陈逸飞部分影像作品。现场讨论热烈,台下听众仿佛干枯的禾苗,吮吸着艺术精华的甘霖。


海派大师陈逸飞

缅怀陈逸飞专题研讨

讨论现场

陈逸飞素描作品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一一解析作品:
七十年代中期,大家聚在我家里画了很多素描、人像,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陈逸飞的这张素描作品,刻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位青年,当时在上海浙江路有个新疆旅馆,这位青年——吉列利作为阿克苏的文化局长,也住在里面。我们好不容易才请到这位模特。这张陈逸飞画的素描照片虽然已经浸过水了,上面水迹斑斑,但弥足珍贵。 



陈逸飞的作品,传达的不是商业的东西,而是对美的追求。



讨论现场

讨论现场

陈逸飞作品《黄河颂》 
这一幅作品创作于文革时期,是《黄河》四个乐章里面的第二章,作品名为《黄河颂》,我认为在文革期间发表的油画作品中,没有任何一幅作品可以超越这张。
黄河之水波涛滚滚,在高山上俯视,河水看着却很平缓,波澜不惊。一群大雁飞掠过,战士坚定的守卫充满尊严感。回顾当年这幅画作,更能感受到这幅作品艺术上的高度。
陈逸飞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美,一种尊严,一种情感,而不是简单的反映革命题材。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
这幅画是陈逸飞的经典之作,后来被油雕院的负责人拿走了,再后来见到它已经被香港那边拍卖了,当时拍卖了200多万人民币。几经转手,现在拍卖价格达到了4000多万人民币,现在这幅画在嘉德拍卖行的董事长陈东升那里。
我记得那时候是四个乐章,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的是第二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黄河颂》最早的构思是一个人头上扎着毛巾,披着羊皮,背着一把枪,山下是一群羊,后来他又打消了这个构思。
当时哥哥这幅画受到了批判,说他是打“擦边球”,说这幅画的阳光是灰色的,完全是俄罗斯的画风,批判他是修正主义、小资产主义情调,当时他受了很大委屈。
我有一次把这张画借来做展出,反响热烈,引起轰动。当年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我父亲住院,陈逸飞既要照顾父亲,又要创作油画,十分艰苦。
这幅《黄河颂》有一个细节,这幅画枪上面有一朵“花”,用小红绸带扎成“花”的形状,表现了浓郁的艺术趣味性。 
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
我曾经去看过实景,拿把枪在高山之巅是不现实的,山的下面就是滔滔不绝的黄河,人在上面站立很难保持这样的姿势,但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这里确实画得很有灵性之处。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
陈逸飞以前去陕北写生,写生结束觉得意犹未尽,就又去生活了一段时间,画了许多精彩的画,速写作品都还在,关于人物头像的画作却没有保存下来。  


讨论现场

陈逸飞作品《开路先锋》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
当时陈逸飞去上海梅山体验生活以后创作的,名字叫做《开路先锋》,那时候的口号“铁路先行”,也象征着我们现在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讨论现场

讨论现场

陈逸飞作品《占领总统府》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
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陈逸飞、魏景山于1977年合作创作的革命油画。根据陈燮君回忆,当时陈逸飞为创作这幅画,还特地跑去外滩去观察石头的质感,然后回家画石头的素描。
后来,我和魏景山老师拜访过总统府,现场的气势和陈逸飞的画作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再加工。





陈逸飞作品《故乡的回忆——双桥》写生之一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


陈逸飞在周庄画了很多有关双桥的作品,哈默先生曾将陈逸飞其中一幅《双桥》送给了小平同志,架构了中国和美国的友谊之桥。 


讨论现场

讨论现场

陈逸飞作品《红旗1》

陈逸飞作品《红旗2》




作品1(苏联油画作品)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
那个时候流行红光亮主题的画,但陈逸飞画的风格和红光亮风格是不一样的。陈逸飞画的是两联油画,属于姐妹篇,其中一篇(《红旗2》)被中华艺术宫所收藏(备注:后经上海油雕院执行院长肖谷补正:《红旗2》被上海油画雕塑院收藏)。但就这个革命题材的《红旗》也被批判了,批判陈逸飞的创作像苏联题材(见作品1)的绘画风格,当时批判《红旗》系列是宣扬修正主义的战争恐怖论。
1973年的时候,《文汇报》有人组织开会批判这系列画(《红旗1》、《红旗2》)。在多方争论不休时,组织者说,“大家别争论了,直接公开发布在《文汇报》上让群众看”,幸亏有位王先生写了一封信给市领导,才把这件事情压下来。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
这么好的一幅画被文革的思潮如此围攻,陈逸飞差一点上了内参,差点就断送了艺术道路。 
油画家们揭秘了不少内幕情节,让听众们了解到一幅好作品的问世,竟然也经历了不同思潮的压制和围攻。但好的优秀的作品是任何人压制不了的!著名策展人施平先生深感艺术寻脉,将激发艺术家用更大的热情投入艺术创作,推动油画的发展。


著名策展人施平发言 
施平说,今天是大世界"谈艺论百年"第三场,我们邀请了当今画坛重量级人物,著名画家俞晓夫、陈逸鸣、卢象太等,刚才他们用自己切身体会谈艺论百年,畅谈了他们所知道的、所了解的陈逸飞以及他们与大世界的故事。
众所周知,陈逸飞是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极其成功的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近代文化和美术史有着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如《占领总统府》、《黄河颂》、《周庄的小桥》等等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他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杰出的作品,他的大美术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接受。



著名策展人施平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今天我们在大世界畅谈陈逸飞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诞生过程,主要想向百姓展示陈逸飞身上体现出来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的海派精神。也是推广宣传弘扬海派文化,让更多的百姓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
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将引领更多的艺术家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通过海派百强名家"谈艺论百年"这些活动,我们老百姓可以近距离接触名家,与名家互动交流。相互碰撞出艺术火花,推动艺术创新活动。
当然,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寻脉活动,百姓能够从我们的海派百强中发现自己心中未来的陈逸飞。我期待着未来我们的海派百强名家中能出现一个或几个陈逸飞式的艺术大家。



现场探讨环节  
期间,探讨与提问环节将研讨会推向新的高潮,有的观众对画家创作、作品兴趣颇深,有的提出了孩子的美术教育问题,可谓问到切实,画家回答有方。
长宁区天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宏

长宁区天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宏发言
(梁宏,籍贯安徽全椒。承蕴阁阁主。澳中在线、海上画家艺术网、名家艺海特邀嘉宾。自幼酷爱书法,诗词,“楷”习颜、欧,“行”学二王、米芾,“草”追张旭、怀素等。诗文多次在全国期刊上发表。其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各类展览,并被爱好者收藏,名入《上海书画家名典》。) 
听了现场各位老师对逸飞老师生平介绍及对艺术的渴望、追求后,我深深体会到他的确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家,通过一张张画面让人感受到他对于线条、色彩、结构的把控是如此美妙,令人感动。应该说逸飞老师是我们中国艺术界一位了不起的大师。
逸飞老师身上体现出艺术的4个特征:艺术无价、艺术无界、艺术浩瀚、艺术一致。
艺术无价:陈逸飞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家并没有以画作的价值来做主要考量,而是用心将江南水乡描绘出来。
以一幅《双桥》获得了哈默先生的赏识,同时哈默先生以这幅画作赠给小平同志。让人们知道周庄的小桥流水,让世人知道了江南园林的这种美,这种静。给周庄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游客和火热的旅游业,以这幅《双桥》而获得世界目光的关注是在创作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艺术无界:指的是艺术无国界之分,艺术到了一定境界都是相互相通相融的。从逸飞老师的画作中可以感受到把中国画和西洋画完美的切合在一起,将在中国的生活阅历通过油画绘画出来,而在绘画上则是西洋画的写实技巧描绘出了中国画的意境,在种种画面上都描绘出了各处实景。既体现出了中国画上的意境优美,又有西洋画的刚硬线条,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自己特有的画面风格。
艺术浩瀚:是指艺术博大精深,无边无际,艺术家表现手法不同,用色不同,角度不同,但什么都可以用画表达心意和思想,抒发情感。同一实物场景,不同大师的画作都可以让人震憾。而且艺术家笔下什么都可以画,什么都愿意尝试,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场景,都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再现出来。
艺术一致:是指人们欣赏好的作品,评鉴作品都一样,只要是好的作品一定会打动人,吸引收藏者,真正懂艺术的人审美标准总是一致的。逸飞先生作品能进美国、英国不同高档画廊,拍出高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宁区天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宏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梁宏主任坦言:在场都是艺术的爱好者和艺术大家,希望将来能在上海长宁区设立一个陈逸飞艺术馆,因为当年陈逸飞曾在长宁区古北新区新世纪广场住过,并创作过油画。现在最缺的是各种陈逸飞的作品,艺术馆可以用签约的形式,或者股份的形式进行分成,然后永久性进行展示,这就真正做到了大爱天下。


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长宁区天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宏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长宁区天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宏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长宁区天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宏
原大世界副总经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副秘书长胡曾荣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副秘书长胡曾荣发言 
原大世界副总经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副秘书长胡曾荣发言:在座的三位老师介绍了陈逸飞大师的生平,又对这些作品做了鉴赏和揭秘,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听的津津有味。以前的大世界可以说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集聚地,后改名上海市青年宫。当时有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爱好者,都曾经在这里来学习。陈逸飞老师也曾经在此授课,当时还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都在这里授课,传承书画艺术。比如周慧珺,她谈到这个大世界就非常感慨,希望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好再来此授课一场,甚至把当年的学生也邀请到大世界来,以此回忆那段历史。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副秘书长胡曾荣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那么现在的大世界更适合传承文化,像书画、油画这些艺术家可以在大世界有一个可以传承的地方,我感觉到这才是大世界今后的目标。所以此次文创联盟和澳中在线、大世界进行合作举办了这样三场专场活动。何秘书长在听过这三场后,觉得大世界应该每月,甚至每周举办这样的艺术文化专场,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海派文化,体现出上海文化的力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提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上海文化这张品牌要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
大世界是作为上海的文化窗口,海内外的游客都慕名而来。今天听了三位老师讲述,感觉到艺术是需要传承的,更需要名家来精神引领。谢谢老师们!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副秘书长胡曾荣、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副秘书长胡曾荣
现场提问环节 



1、卢象太老师,您在芝加哥机场有一个壁画,想问下您当时的创作过程?
2、俞晓夫老师,听说您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基本不用参考,不用任何资料,全用记忆,能给我们介绍下吗?

海派百强名家卢象太
1991年,有一位来自芝加哥的画家到上海举办展览,我在上海美术馆帮其举办画展,大获成功。
一年半后,芝加哥机场举办壁画征集活动,他特意推荐我参加。那时候,我正好在华师大环境艺术研究所搞城市公共艺术,无暇分顾,只好将自己的材料寄过去。结果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对方把邀请函、机票都寄了过来,我就去参加了芝加哥机场举办的壁画征集活动。
1993年,全世界共有11位画家参与芝加哥友好城市交流。这种壁画的艺术创作对我来讲也是新鲜的。当时的驻芝加哥的领事和文化参赞也来关注过。芝加哥机场与我签订了永久性陈列的合同,陈列至今。同时,芝加哥政府安排我们参观了一些艺术文化活动。参观完之后有个命题作业,由美国政府提供稿费,希望能当场画出对芝加哥的印象。
我描绘了一张《黑和白,动和静——芝加哥印象》,在阳光下也有黑暗,在秩序中存着混乱,这就是当时我对芝加哥留下的印象,这同时也包含着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一种阴与阳的平衡,这张画还在那里陈列。现在想一想这也确实不是我所擅长的创作风格,应当说是有些仓促和速成的。
卢象太谦逊地说。


海派百强名家俞晓夫 
也不是完全不凭资料,有时候还是要用到的,就以逸飞老师为例。
陈逸飞的创作方法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动力,在绘画上靠资料或者凭记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要有结果。陈逸飞的创作有明显英雄主义的要素在里面。
当时陈逸飞保持着奋斗的初心,绘画都没有谈报酬的,在最初《文汇报》提供的屋子里面安心画画,已经比别人的绘画条件好很多。若是还能发表的话,那真的是极开心的。当时那个年代确实出现了很多优秀画家,其实我也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一直没有停止创作。 



一位观众提问:
我想问陈逸鸣老师。因为今天看了陈逸飞的画印象很深,想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想知道陈逸飞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绘画感兴趣,如何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成为一代大家的?当今时代,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绘画方面的兴趣呢?谢谢!


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回答:
陈逸飞绘画启蒙,我想是在中学时代。我和我哥哥都是在四川路桥下面的浦光中学读书的。


他的一个老师叫施南池,当时划为右派,在文革那个困难时期,他创建了中学的美术兴趣小组,我比我哥哥晚四五年也参加了,所以我认为哥哥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就是施南池先生。
之前我提到的上海美专对他也是极其关键的,他15岁的时候进的美专,他是班里面年纪最小的,最矮的,戴着一副眼镜,还戴着红领巾,大家都要去照顾他,他的艺术天赋很快被老师发现,虽然他当时的成绩不是最好,最后事实证明他的天赋是很高的,慢慢地就显山露水了。
所以美专那么多旧时代过来的老师,他们和现代大学教师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对学生的一种钟爱,一种责任,一种启发式的教育,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是现在的老师无法比拟的。
当然,现在也肯定有好老师,可整个社会氛围不同了。因此还要推荐一下《青年陈逸飞》,大家网上可以买到的,讲述从60年代到80年代,之后陈逸飞赴美留学,这同样是上海美术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陈逸飞进了美专,到完成《踱步》这一个关键的作品。
之后再写一本书就要从80年代以后,讲讲出国后的经历。
另外针对第二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学绘画之路应该是非常艰苦的。联系到现在的小孩,很多家长和我讲,说我的孩子四五岁开始就很喜欢画画。我说小孩子都喜欢乱涂乱画的,要说他是不是这块料还太早了,我认为绘画天赋还要看看中学时期,小孩自己会主动要求进修,最后到美术院校学习。让他随意的画吧,让他自由发展,如果真的有过人的绘画天赋会慢慢显露出来的,我劝各位家长不要太着急。



海派百强名家赵葆康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都很好,先缅怀一下陈逸飞。这个开头很好,因为陈逸飞是我们这一代的大师,我是50后,他是40后,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老师辈。和他见过几次面,他也很关心现代艺术的发展,陈逸飞老师的特点就是好学,当时的绘画的氛围无论如何,他都没有停止在绘画一生的探索。著名策展人施平把陈逸飞研讨会放在大世界,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因为绘画很容易走入象牙塔,画家很容易清高,我们现在通过这种活动让大众了解绘画艺术,了解现代艺术和传统绘画,都可以的,这个活动举办非常有必要。 
这些海派百强名家均与海派大师陈逸飞有过交流与合作,在此次研讨会中大谈陈逸飞的艺术特点、艺术道路及陈逸飞的海派画风对于现今画界的影响。陈逸鸣还谈到兄长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引发思绪。时长一个半小时研讨,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这些海派百强名家从上海出发,前往世界各地钻研,升华,最终开辟了中西合璧的艺术路径,但他们一直坚守着兼容并蓄的人文情怀,回到中国,回到上海,影响着海上画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新青年。 


著名策展人施平、海派百强名家陈逸鸣、俞晓夫、卢象太



“谈艺论百年”油画名家专场
         研讨会接近尾声,大家还依依不舍。一次重逢,何日再聚?
也许,大家等待的日子不会太久,“百年大世界百强画传承”。散场后,天空又下起了雨,绵绵春雨伴着茶香。经过春雨洗礼的大世界,将变得更加清新靓丽,而大型海派百强名家的画展,也将在春雨过后亮相大世界。



 
 
热门词搜索:

主页 > 新闻 > 艺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