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拍卖预报

预展时间:2013年7月7日——7月8日
拍卖时间:2013年7月9日(周二)九点半开槌(全天)
联系电话:021-51701200

公司邮箱:customer@qingliange.com
拍卖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qingliange.com/index.asp
{/dede:arclist}
市场动态 》
艺术教育 》
艺术新闻
刘海粟《曙光普照神州》
原创:梁晓波  刘海粟研究  2018-06-21
 
 
6月20日中朝两党最高领导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会面,在近年重大外事场合背景画屡遭“吐槽”的“新常态”下,此次令世界瞩目的场景中瑰丽醒目、极具大国气象的背景画格外引人注目,央视摄影师还特意以近镜方式呈现,引来众多热议。
 
 
 
 

 
实际上,如果在80、90年代留意国内新闻的人,对这幅名为《曙光普照神州》的泼彩国画并不陌生,它是艺术大师刘海粟1983年用了整个夏天的时间在钓鱼台国宾馆现场创作的(某位蹭热度的所谓“刘海粟唯一研究生”自称此画是由其“代笔”,实际上连纸都都没碰过,即使时至今日,以此子水平,也画不出如此巨作,此为题外话),高约二米,宽约五米,是刘海粟从艺70周年最大的作品,创作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到场参观,向海粟大师表示赞赏和慰问,成为当时海内外各大传媒争相报导的热点新闻。画成以后,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主厅一直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重要外事会见的首选之地。近年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接待场所面积增大,背景画也相应地越画越大,这幅名画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减少了。但用今天的眼光来欣赏这幅“打破古今中西界限”的经典名画,当中表现出来的强烈个性和磅礴气势,依旧撼人心魄。
 

 
1983年11期《人民画报》发表的《曙光普照神州》

 
1999年4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2012年1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
 
刘海粟早在民国时期已是举世公认的画坛先驱与领袖,但他倡导个性表现 的艺术理念,在1949年以后被斥为“形式主义”,受到严厉批判,从此运交华盖。直至“文革”结束,历劫幸存的刘海粟苦尽甘来,藉着拨乱反正的春风,迎来了灯辉月满的晚年岁月。这头久困的“东方艺坛雄狮”甫一复出,即  焕发出“年方八二”的青春活力,重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国宝级画坛宗师:
 
1979年6月,刘海粟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复出后首次个人画展,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艺术品市场,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一线画家的精品在北京荣宝斋出售,每幅价格最高不过二千元人民币,但对一般群众而言,已是可望不可及。而刘海粟是不卖画的,当时美国著名收藏家卜合在参观刘海粟画展时看中了十几幅作品,希望刘海粟开价出售,结果被刘海粟一口回绝。最终卜合通过呈报中国外交部,部长黄镇为了中美友好和文化交流,亲自做了刘海粟的工作,刘海粟才割爱两幅,卜合为此高兴地支付了七万元画款。当时的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万元户”(指一个家庭一年总收入达到或超过一万元)已相当于首富阶层,刘海粟两幅画卖了七万元外汇,自然是轰动全国的大新闻,但更令国人惊讶的是,刘海粟立即把这笔巨款捐赠国家。
 
 
1980 年3月4日《人民日报》报导。
 
1981年,刘海粟应邀赴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为了支持祖国教育事业,特意拿出其中20余件作品进行展售,其中仅泼彩作品《锦绣河山》一帧,即以一百万港元售出,刘海粟又将这一百万元外汇捐赠国家;其中书法作品《气节千古,精神万载》则被“船王”包玉刚以10万元港币购得,刘海粟的身价与地位,在同时代的画家中,可谓无人能及。
 
 
1981年1月7日香港《大公报》报导。
 
 
香港《大公报》1981年1月9日报导。
 
 
1981年4月3日香港《大公报》报导。
 
 
1981年4月《人民日报》报导。
 
刘海粟这一系列报国壮举,震惊朝野。同年11月,隶属文化部的最高国画研究机构——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时,海内外华人美术界冠盖云集,四位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谷牧、方毅联袂到贺,在成立大会结束后的庆祝晚宴中,刘海粟夫妇被簇拥入首席,左侧是万里、姚依林两位副总理,右侧是谷牧、方毅两位副总理,四位副总理频频向刘海粟夫妇敬酒致意,体现了国家对这位画坛泰斗的无比尊崇。
 
 
    1981年11月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刘海粟在现场挥毫时,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上海美专校友李可染为老校长刘海粟压纸。
 
1982年,联合国为了表彰刘海粟对世界艺术的卓越贡献,特向刘海粟颁授“联合国和平勋章”,并由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利用访问上海的机会向刘海粟亲自颁授,但当时刘海粟正“九上黄山”写生,特委托儿子刘豹代表接受。期间创作的泼彩作品《曙光普照乾坤》,即是次年创作《曙光普照神州》的蓝本。
 
刘海粟1982年九上黄山创作的《曙光普照乾坤》。
 

 
香港《大公报》1982年9月12日报导。
 
鉴于刘海粟在中国画坛的崇高地位,1983年国家计划将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设计为国家最高外事接待场地时,刘海粟自然成为12号楼背景画的不二人选,88岁的刘海粟,豪情如昔,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一创作任务,以炉火纯青的技艺,把传统的泼墨技法与现代油画表现手法化为一炉,吞吐黄岳、人山合一,巍峨峻秀的峰峦、烟雾迷漫的云海、苍翠挺拔的青松、绿树掩映的屋宇、曙光普照的天际,在大师的笔下驱驰而来,画毕又题上其“九上黄山”创作的七律:
 
黄岳雄姿峙古今,百年九度此登临。
 
目空云海千层浪,耳熟松风万古音。
 
莲座结跏疑息壤,天都招手上遥岑。
 
一轮最爱腾天镜,中有彤彤报国心。
 
传统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古到极点”又“新到极点”的表现手法,汪洋恣肆的磅礴气魄,令《曙光普照乾坤》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雄视千古的不朽经典。
 
 
热门词搜索:

主页 > 新闻 > 艺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