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指南
当代艺术作为“文化遗产”
主要以图像形式存在的当代艺术对今天的社会有何意义?一种习惯性的知识生产?一类奢侈消费品或投资产品?还是一种批判性的表达?或许,前两者可以用创意产业这个似乎无所不包的词儿来描述,而后一种,则是一部分艺术家和学院派研究者喜欢操持的立场,他们喜欢强调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进步和反叛。
  的确,艺术作品、知识的集合构成的“艺术”这个词有着复杂的意涵,可以是一种知识结构形式,一种传播媒介,以及用于消费、投资的商品。简单的追述历史就可以轻易的发现,通常用于论述的“艺术”这个词在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相关的细分品类在同一时代的作用也大异其趣,所以,我们据以言说的“艺术”真的有什么统一的内涵吗?
  在文字诞生以前图画具有的那种综合性的指示、传播以及保存知识的功能,比如澳洲土著部门会画一条鱼的岩画标注附近的河里有鱼可供捕猎。随后,在文字以及保存文字的用具发明以后,文字这种更为准确的知识结构形式就逐渐发达起来,可惜在近代以前,由于教育的不发达,文字的掌握主要在官吏、文士、教士等高阶人士,而雅俗共赏的图画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时候通用的宗教绘画、雕塑等带有实用作用的艺术门类得到很大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高阶人士中兴趣了另类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出于纯粹装饰、兴趣的产物——这是有闲阶层才有余力进行的追求,他们以努力让自己欣赏上风格和流行风格拉开距离——不同艺术风格、生产的分化和社会意识的分化是同步的。
  近代以来,教育的逐渐普及、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较低,让书籍成为最为主流的知识结构形式和传播媒介,甚至部分绘画原作也以印刷副本形式开始传播,同时随着教育普及诞生的知识分类和研究体系,也把艺术史作为研究对象,这是艺术知识生产的一大变化。随着摄影的出现和发展,绘画这一艺术主要门类的记录作用,绘画的实用功能大大下降,所以现代主义以来的绘画主要的应对思路,一是在图画上就避免纪实,走向野兽派、极简主义、抽象派等等,二是对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图像进行转化加工,从而号称以艺术的形式关怀、反映社会现实,或者设计新的产品。雕塑、装置、摄影艺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可能都有类似的发展路径,所以以上的艺术生产也顺利得成为学院教育-学术研究-出版传播体系的生产部门之一。这个时期的艺术知识生产体系最重大的成果是塑造了“创造”的观念。
  但现如今,网络社会的信息比特流是如此的庞杂,数字化的文字、数码影像生产的速率是如此之高,其生产效率、数量已经远远高于艺术原作以及传播产品的生产量,也高出艺术相关论述、展示知识的生产量。在这种境况下,就产量而言艺术相关的知识生产无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小众知识生产”,所有对艺术作品的意义的论述,都是艺术行业内的圈子内论述。尽管有些艺术家还是试图关联社会议题进行论述,但也出现了很多“自反性知识的生产”的现象,就是当代艺术家针对艺术史上的图像、论述进行再创作再论述,成为艺术知识生产的自我繁衍的产物。
  历史上累积的艺术创作的技术、知识构成一种“文化遗产”,而当代的艺术家们和围观者做的是力图保存、传承、收藏这些称之为艺术的技术-知识体系,并认为它们对社会发展有某种价值。更重要的是,当代的艺术家们得益于19世纪这个关键的现代主义文化观念形成期确立的“创造”的观念——他们至今还在主流文化观念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当代社会的小众巫师群体之一,据此可以更方便地开始工作、商业合作或者对众多媒体胡言乱语,还能让自己的产品能以高溢价卖出。
  或许,每一代标举反叛、反抗的艺术家都是这样,即便离家出走,还或多或少要从老父母那里继承点什么。
热门词搜索: 热门 热门 热门 热门

主页 > 艺术收藏 > 收藏指南 >